立即注册 登录
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返回首页

哥╰引领传奇的个人空间 http://www.itphome.org/?10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穴位养生

热度 2已有 1799 次阅读2012-3-4 00:56 |个人分类:养身保健|系统分类:没分类| 养生

   这是我在手机报上收集整理的,供大家平时养身参考。中间因为网络服务的原因丢失了一部分,以后的还会继续收集更新的。 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出 我及时修改删除。

 

(一)
---------------
第一章 守好健康三道关
第1节 最不受重视的天关
人人都知道,身上的零件什么都能换,就是这脑袋不能换,所以,摔跤跌倒时,要养成抱脑袋的习惯。可脑袋这么重要,能时时刻刻注意保护它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工作、娱乐熬个通宵,稀松平常;为了美丽,拿着化学药水(染发水、洗发水、摩丝)天天往头上倒,水银、铅粉(化妆品)闭着眼往脸上抹;电视电脑,两眼一瞪,八九个小时;耳机从早戴到晚,音量不调到振聋发聩,就不算真正的“潮人”……
看看这些,“爱护”脑袋爱到这种程度,也算得上是一种时尚吧?
一、睡得好比什么都强
每个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除了极少数人以外(我看过报道,有人几年不睡觉还能生活如常),睡眠直接关系到你是否会精力旺盛地工作和健康快乐地生活。我们在收听广播、读新闻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某某研究单位最新证实,睡眠不好会增加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等等各种疾病的发病几率。说得夸张点儿,睡不好觉甚至可以导致你谈恋爱时说错话,干工作时效率差。
随着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越变越暖,中东石油的储备越来越少,上下班堵车的时间越来越长,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越来越高,博士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北京、上海的房价越来越贵,……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睡眠不好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许多人为了让自己能睡个好觉,到处找药,找保健品吃。但大部分是无功而返,最后连安眠药都得加倍才能管事儿。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没找对失眠的根源。
其实,失眠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放松。
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呢?对,就这么简单。
“不放松”包括三个方面:心、身、内脏。
(二)
---------------
1.如何让心放松
人如果有心事就会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这心事越重,就越睡不着觉。怎么解决呢?
首先,得让自己尽量不去想那些让人睡不着的事,或是去想想那些让你能放松的东西,比如蓝蓝的天,淡淡的云,叠叠的山。然后,闭上眼睛,把右手的中指轻轻地放在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上。把你的右手想象成太阳,温暖地照在印堂穴上,是那么样的舒服,慢慢地去体会,慢慢地体会……当你沉浸在体会当中时,你已经睡着了。
我曾在门诊上治过一个落枕的病人,当时取中渚穴,边行针边让他活动脖子。10分钟,针拔出来,脖子立刻不疼了。病人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十分高兴,又问我能不能治他的失眠,说他自打自己开了公司,不在床上折腾两个小时入不了睡,睡着了也容易醒。只要能治好他的睡眠问题,把他扎成刺猬他都乐意。
我让他躺下,用中指放在他的印堂穴上,一边点穴,一边轻而慢用语言诱导他去体会。不到三分钟,就传来他微微的鼾声。
其实让心放松下来的方法有很多,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那些平时表现得紧张,情绪不稳定的人,两眉之间的皮肤就会生出一条或多条的皱褶。时间越长,皱褶也就越深。跟这样的人打交道,要留意他有可能随时跟你急眼。
(三)
---------------
2.如何让身体放松
一般来说,睡觉前不要做激烈的运动,因为运动会让神经、肌肉、血管的兴奋性提高,睡不着也就成了自然的事情。即使睡前要做运动,也可以进行一些相对和缓的运动,比如慢跑,打太极拳。
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就是颈椎病引起的失眠,很多人只是觉得脖子不舒服,可并不知道颈椎问题会导致失眠。
脖子是人体气血向上输送到头面的惟一通路。如果颈椎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整个脖子的肌肉、血管的收缩,脑部的气血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出现失眠。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点按风池穴和颈椎两侧的压痛点来处理。
风池穴在两耳后,头骨的下沿,有一个凹陷。如果有人能帮助点按最好。如果没人帮忙,也有一种轻松的自我按摩方法。
两手指交叉,向后抱住后头的枕部。用两个拇指尖,先找到穴位,并固定住。然后挺胸,两臂向后展开,借助展臂动作,将力量传导到拇指尖来点按穴位。这样操作既方便,手指也不会累。
这种方法除了对颈椎引起的失眠有效以外,对睡眠质量不高、多梦易醒也有效。不过,颈椎病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如果经过自我调治仍不见效的,则应尽快找专业医师为您解决。


(四)
---------------
3.如何让内脏放松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就是说如果脾胃消化功能失调,就会影响睡眠的质量。让内脏放松的先决条件是“气”要下沉,所以我们先要选择足底的失眠点进行按压(在靠近脚掌根部三分之一处)。
因为足底的皮肤比较厚,一般人按压失眠点会有些吃力。这里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先准备六颗黄豆和两小片胶布;先在足底按穴位图找准失眠点,最好用圆珠笔标记一下;在胶布的胶面上,将三颗黄豆紧靠在一起,摆成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的中心对准失眠点,贴好胶布;左右脚底各贴一个;贴好以后,扶住桌子慢慢站起来,将全身的重量压到足底的豆子上。如果感觉太疼,就稍稍地抬起脚跟,但一定要感觉到失眠点有比较明显的按压感觉。这样按压5分钟,就可以除去胶布和豆子,用热水好好地泡一下脚,安心地准备入睡了。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掐腰的姿势,双手掐在腋下大约与乳头平齐的位置,保持这个姿势,进行自然缓慢地呼吸,每次做30次呼吸即可。这可以调节内脏气的升降,使紧张的内脏放松下来,睡觉也就不再是件痛苦的事情了。
不放松虽然可以分为好多种,可不管哪里不放松,都会引发其他相关的部位一起紧张。反过来,只要你能让一个紧张的地方彻底放松,那其他紧张的地方也都会跟着一起放松,这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为什么中医治病不会只盯着一脏一腑、一个症状、一个指标的原因所在。


(六)
---------------
2.能降压,还能斗痘
有经验的高血压患者都知道,如果突然感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这是血压快速升高引起的。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引起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如果服用降压药,至少要等15~30分钟才会产生降压的作用。若采用耳尖放血,就能迅速降低血压,是急性高血压的理想应急处理方法。当然,紧急时刻就不要吝惜那一点点血液了,先用手指狠狠地搓几下耳尖,让耳尖变得通红再点刺,尽可能地多放些血出来,效果才会更好。
耳尖放血法不仅可以应急处理高血压,也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常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那种肝阳上亢型的病人(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效果尤为明显。
此外,耳尖放血对于脓疮性粉刺也有很好的疗效。配合适当的中药内服就可以起到消痘平疮的作用。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宁愿更相信广告里昂贵的洗面奶,也不愿试一下这种方法,所以,我只是顺便说一下,作为少数朋友的参考吧。
虽然点刺放血的疗效很好,但是,还是有一些人群是不适合的,比如血友病、严重贫血的患者,最好在使用点刺放血之前先问清楚。
(七)
---------------
3.略说消炎药
像针眼、红眼病、中耳炎这些病,如果给西医治疗,肯定会开罗红霉素、利君沙之类的抗生素(俗称“消炎药”)来消炎,这也算是常规治疗。我并不反对必要时使用抗生素,但目前中国抗生素滥用的情况甚至比欧美发达国家还要严重。
很多人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感冒、嗓子疼就会习惯性地吃消炎药,以为用药将细菌杀死就可以把病治好了。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虽然人类发明的抗生素很强大,可细菌家庭的子子孙孙们也不甘心就如此轻易地引颈就戮。它们一边缅怀无数先烈的英雄事迹,一边虚心吸取前辈们被人类消灭的历史教训,不断使出着令人类措手不及的绝招:变异。
变异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人类发明的抗生素种类越多,细菌变异的花样就越多。虽然都是表现为感染、炎症,可用了普通的抗生素根本就杀不死细菌。这是一场一般人难以看到的战争,是一场从80多年前人类发明抗生素之时就开始打响的战争。从局部战争,一直蔓延成世界大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细菌vs抗生素”的PK中,无数人稀里糊涂地充当了“炮灰”,有老人,也有儿童。
因此,我要郑重地提醒大家,即使不考虑五六片药就卖几十块钱的价格,抗生素这个东西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用为好。我也希望抗生素的生产销售企业们,不要把自己的高额利润建立在损害人类免疫功能的基础上——或许下一个充当“炮灰”的人就是你自己。
4.了解点刺放血
说到耳尖放血,那就不得不说一说什么是点刺放血了。其实简单得很,就是用粗一点的缝衣针(方便的话可以去药店买一根不锈钢的“三棱针”,只要不丢,用上个三五百年肯定没问题,绝对超值!),用酒精消毒后(一定要认真消毒,放血部位和操作者的手也要仔细消毒),迅速刺入穴位后拔出,然后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挤压穴位,让血流出来就行。
有的朋友也许会对这种方法感到恐惧。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首先,针刺入的深度只有1毫米左右,并不会伤及任何重要组织。其次,点刺的时间很短,一般仅有0.4秒左右,只是相当于你突然被玫瑰花枝上的刺扎了一下。再次,出血量很少,一般只有几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点刺放血的效果既快又好,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八)
---------------
三、近视问题,可大可小
我小时候,人们戴眼镜那是有学问的象征,并且班里面只有四五个戴眼镜的同学,所以当年的我曾经极其向往能够变成近视眼。后来,随着年级的升高,我发现周围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可戴不戴眼镜跟学习成绩的好坏没有直接联系。我曾统计过班里近视眼的人数比例高达75%。“物以稀为贵”,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不戴眼镜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每次检查视力的时候,我都会自豪地跟人家说:两只眼,全是1.5。
1.近视的成因就一条
虽然医学界认为近视的形成原因很多,比如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光线不适当,过度用眼等,可我运用中医的辨证方法,综合分析了各种原因,最后就得出一条:气滞血瘀。
这是个中医的名词,我来解释一下。
所谓气滞血瘀,就是指眼睛内外的气血不通畅,眼睛得不到必须的营养供应,逐渐地功能退化,形成近视。打个比方,用哑铃或杠铃做肌肉锻炼时,一定要分组练习,每做完一组都要放松肌肉,以便让肌肉间收缩的血管更好地扩张,为肌肉提供更多的养分,这样肌肉才会更加强壮而且柔韧。如果只是一味地锻炼,不让肌肉放松,那么虽然表面上肌肉发达,可却是硬邦邦的“死肉”一块,如同身上绑了很多铅块一样,人的动作会变得很笨拙。
同样道理,无论是姿势不正确,光线过明或过暗,还是长时间盯着书、电脑、电视,其实都是在把气血强制地凝聚到眼睛上,时间一长,正常的气血就会瘀滞在这里,成为新鲜气血输送的障碍,视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差。许多高度近视的人会出现玻璃体混浊,这就是气血瘀滞的表现之一。
(九)
---------------
2.治本之法,活血行气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知道根治近视眼的关键是活血行气,让瘀滞的气血消散。不过,活血行气并不一定非要吃药。通过简单的穴位按摩和自我锻炼,一样可以实现恢复明眸的愿望。
第一节:观拇指法
整节动作要求两眼一直盯住拇指尖,同时,头颈必须保持固定不动。
一手握拳,伸出大拇指,放在鼻梁上,两眼盯住拇指尖。将肘逐渐伸直,让拇指慢慢地远离眼睛,停在眼睛的正前方。保持胳膊伸直,以肩膀为中心,在身体前面划一个大大的圆圈。记住,头不能动,只能用眼睛盯住拇指!
划完一圈以后,仍将手停在眼睛的正前方。再由远及近缓慢地把拇指移到鼻梁前。
这一节要循环做30次,目的就是要打通瘀滞在眼睛内外的气血。
第二节:润眼法
双手掌相互压紧,迅速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然后迅速将手掌按在两眼上,使温热的感觉传导到眼睛里。
这一节做10次,目的是温通眼睛周围的气血,使干涩的眼睛得到滋润。
第三节:按揉光明穴
光明穴的位置是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五寸,腓骨前缘。操作时,两手四指向后放在小腿后侧,拇指向前按在光明穴上。通过两手握的动作,将力量作用于穴位上,每次按揉5分钟。
光明穴,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让眼睛放光明亮。无论有没有近视、远视,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眼睛的保健都是有好处的。
只要坚持上面的三节动作练习20天,视力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恢复。
不过,锻炼的同时也要把那些不良的用眼习惯戒除掉,否则还是“事倍功
半”。
(十二)
---------------
人体的脊柱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和1节骶骨所构成。这25节骨头就像摞在一起的一堆积木。如果腰椎向一侧倾斜,为了保持平衡,上面的颈椎、胸椎就要歪向另一侧。现在有些自称“潮人”的青少年,站着的时候斜腰拉胯,坐着时候,头往左斜,身体往右歪,拧得跟麻花一样。时间长了,颈椎移了位,脊椎也扭成了“S”型。
特别要提醒家长们管好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听,可以适当地采取“暴力”,毕竟等到孩子因为脊柱变形,说这疼那疼的时候,掏钱治病的还是你。(我爸当年若是发现我姿势不正,就罚我背贴墙,立正站1小时,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3)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调好枕头的高度。睡觉的时间至少要有六七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枕头选择不好,肯定会对颈椎造成严重的损害。现在市场上有各式的保健枕,就是中间凹进去、四周高出来的那种,对保持颈椎的生理弯度是很有好处的。只是这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与生产成本并不值好几百块,百元以内就已经有不小的利润了。
4.用少林工夫,护卫颈椎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套从少林寺《达摩易筋经》简化而来的,专门针对颈椎康复的保健操。经过我自己和周围许多朋友的实践,效果显著。长期练习,自然可以让大家的颈椎常葆青春。
第一节:对指撑肘
站立或正坐均可,头颈保持正直,目视前方,两肩下沉。两手五指用指尖相接,掌心之间保持虚空;两肘向外撑起,与肩同高。先吸足气,然后缓慢呼气,同时两手指尖相对用力,呼气结束,两手放松。如此做手指与呼吸的配合练习,共15次。
(十六)
---------------
第2节 统领五脏六腑的人关
在人体的背部,有很多叫做“背俞”的穴位。这个“俞”字,不念“鱼”,念“输”,或者也可以写作“腧”,就是背部腧穴的意思。古人从第3胸椎两旁1.5寸的地方开始,往下依次用脏腑、器官的名字来命名,比如:肺俞、心俞、肝俞。背俞还包括后正中线督脉上的穴位。掌握了这些背俞穴,就可以用来调治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了。
一、天天带着的“救心丸”
如果你在风景如画的旅游景区里,或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间小路上,或是在人来人往的城市道路旁,看到了一个手捂胸口,眉头紧锁的老人,你首先会怎么做?先在老人的衣服口袋里寻找急救药,还是赶紧拨打120?如果既没有药,救护车又不能立刻飞到你的眼前,是不是你就只能束手无策地大喊“救人”呢?当然不是,因为在病人的身体上,至少有三颗神奇的“速效救心丸”。
1.救心丸1号:至阳
至阳穴是在与肩胛下角平齐的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点按穴位,用力向斜上按揉3分钟,既可以缓解疼痛,更可以为抢救争取时间。
按揉的时候还要掌握一点小窍门。
(1)点按的方向要从下向上,呈45度角地用力。因为胸椎的棘突都是斜向下长的,如果垂直身体用力,那就按到骨头上了,达不到刺激穴位的效果。
(2)如果手指的力量不足,可以找一个1角或5角的硬币,用硬币的边缘去按。
(3)力量要足,用力要持续,一般点按1~2分钟,疼痛就可以缓解。
“至阳”二字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穴位可以使阳气到达。由于心绞痛多是因为心脏的阳气不足,气血凝聚,阻塞血管而发生的,所以,按揉至阳穴能够疏通心脏的气血,温经通脉,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有冠心病的朋友,如果有人帮助,可以每天按揉至阳穴5~10分钟,就可以达到预防心绞痛发作的效果。没有人帮着揉,也可以用风湿膏剪成小片,贴在穴位上,两三天换一次,也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十七)
---------------
2.救心丸2号:中指
有冠心病的人都应该养成习惯,在衣兜里装一瓶硝酸异山梨酯片或速效救心丸之类的急救药,一旦感觉到要发作,可以赶紧地舌下含服。即使疼痛突然很重,无法拿出来自己服用,至少也可以让好心人能找到,帮助服下。但如果心绞痛瞬间发作得厉害,可能根本无法完成从兜里取药、打开瓶盖、倒出药片、放到舌下这四步过程。在这种关键时刻,要立即掐按中指甲缘,先缓解疼痛,让自己能够有能力取出药、吃上药。
操作方法是:用右手拇指的指甲尖用力掐中指指甲的根部,一压一松,持续地掐按,即可使心绞痛迅速缓解。
3.救心丸3号:内关
除了前面所说的至阳、中指甲根,还有一个可供选择的穴位:内关。
位置是在前臂内侧正中,距离腕横纹2寸的地方,正好在两条肌腱之间。
中指甲根和内关穴都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所以能治疗心绞痛。不过我得说明一下这个2寸的度量方法。人体不同部位的“寸”,长度是不一样的。就前臂来讲,从腕横纹到肘横纹长度是12寸,所以,内关的位置就是在其上六分之一处。
请记住内关穴,后面还会告诉你更多有关它的用途。(待续)(十八)
---------------
二、老慢支重在防治结合
对于一些中老年朋友来说,慢性支气管炎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注定要把患者沿着肺气肿、肺心病、心脏衰竭的路径推向终结。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可以逆转了吗?
虽然西医将慢性支气管炎定位于肺脏,但中医学从来就把它看作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咳嗽、咳痰,这些的确是属于肺部的症状。可病人不断地咳痰,则是因为脾胃分解湿、痰的功能发生了障碍,使痰浊积聚在人体的中部,挡住了清气下行的通道,所以病人才会吸气吸不到底,自然气也就不够用了;气不够用,人也就会觉得整天疲乏无力。搞明白了这个道理,老慢支病人的病根,表面上是在肺,实质上是在脾胃。治疗时也就要标本兼治,防治结合。
1.急则治其标
当慢支急性发作时,可以先让病人坐好,暴露背部,然后寻找“肺俞”进行按揉。肺俞穴是在第3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这个1.5寸可不是咱们家里板尺上的1.5寸。背部尺寸的计量标准是:后正中线到肩胛骨内沿为3寸,而1.5寸就正好是在中间。
穴位的定位尺寸会因部位不同而异,还会因人的体形而异,所以不要一概而论,否则就找不到准确的穴位了。
找到肺俞穴,这只是一个点而已,要想起到即刻缓解喘息的作用,就要在肺俞穴的周围仔细地按压,寻找疼痛或敏感的穴点。只要找对了这个点,病人就会立刻有感觉,憋喘也会迅速好转。所以,不要说按了肺俞不管用,那是因为你找的肺俞位置不对。
除了肺俞穴,还可以用重掐鱼际穴(在手拇指关节后凹陷处,第1掌骨中点的内侧),再用拇指点按膻中穴(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
鱼际穴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具有平喘化痰的作用。而膻中穴是人体胸部以上“气”运行的枢纽,所有气行不畅的病症都可以用它来疏通。
(十九)
---------------
我的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个女病人来治疗头痛,取穴时,老师点了她的膻中穴,病人就喊疼。老师笑问:你这两天是不是生闷气了?病人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老师说:生闷气的人膻中穴就会有压痛。你的头痛也与生气有关。于是老师就在膻中穴取穴行针,不一会儿,病人长吁了一口气,跟老师说:大夫,我刚才那种感觉啊,就像穿过一条又长又窄的小巷子,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大海一样,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头也不疼了。
看了这个例子,以后如果哪位朋友生了闷气,心里觉得憋屈,那就自己按揉一下膻中穴吧。那种“穿巷见海”的感觉你也能体会到的。
2.缓则治其本
治病根最难,可难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复杂。这些年每到夏天,全国的中医院就如火如荼地做起穴位贴敷,用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它的原理是利用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在夏季人体阳气充足的时候,通过穴位这条通道将阳气输入内脏,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贴敷的方子虽然各有差异,但组方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条件方便的朋友可以自己调制。处方如下:细辛21g,甘遂12g,玄胡12g,白芥子21g。将上面的药材混合在一起,研成细末,用醋调制成药饼,大小和一分钱硬币一样,找准穴位,把药饼用创可贴固定在皮肤上就行了,每贴保留8~10小时。时间上,如果能在三伏天,每“伏”头一天贴药最好,有时时间上提前或拖后几天,也不是大问题。
选择的穴位有:肺俞、膏肓俞、脾俞、胃俞,双侧穴位都贴。如果贴敷以后,局部疼痛或刺痒难忍,可以取下药贴;也可能出些小水泡,用针挑破,涂点儿红药水即可。
(二十)
---------------
3.平时做预防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最担心的就是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会引起急性发作,而老慢支反复发作也是导致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我在外地上大学的时侯,因为生活环境改变,一到秋天,就会得急性支气管炎,那种胸闷憋气的痛苦真是刻骨铭心:除了想多喘口气以外,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慢支预防的意义,一点儿也不亚于治疗。
针灸行里有句话“腹部深如井,背部薄如饼”。正因为后背的皮肤肌肉都很薄,所以,外邪更容易从背部进入人体,引起旧病复发。顺便提醒一下那些好穿露背装的女士们,美是可以的,但如果背部不够强壮,就不要“为了美,不要命”了,毕竟露不露背不是提高人气、钓金龟婿的核心要素。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加强后背的抵抗力的方法。
 两手掐腰,拇指向前,其余四指向后;然后手尽量向上移动,使两手按在两胁部。把双臂当作小鸟的翅膀,快速地向后正中线收拢,放松。如此反复,做30次,后背就会有发热或微微出汗的感觉。坚持练习,就可以起到预防慢支由于变天而发作的作用。
三、出手就能止胃痛
说起胃痛,要按《内科学》进行诊断,那分型可就多了,什么单纯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还包括了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症等等。这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胃痛,可真疼起来的时候,也不能等到搞清楚了诊断再治疗啊。因此,胃痛时最首要是先把疼给止住,其他的事等疼痛减轻了再说。
1.找准用对神道穴
在后背正中线,第5胸椎的棘突之下,有一个穴位,名字叫做“神道”,按一按就可以止胃痛,功效绝对赶得上去痛片。
前面说的至阳穴是在第7胸椎棘突下,与神道穴相似,所以,按揉神道时也可以用按揉至阳的窍门:用力方向要向斜上,指力不足用硬币按压。按揉时,在病人可以承受的前提下,最好能让穴位下有酸胀的感觉。只要有了酸胀感,持续按揉1~2分钟,胃痛就能马上缓解。点按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全止住胃痛了。痛止住了,那就该去医院里查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胃痛了。
(二一)
---------------
2.捏下巴也能行
神道穴虽然止胃痛的效果好,可毕竟它是在背部。自己要是胃痛起来,够不着啊!
我当然不能让您找棵大树用树杈去顶神道穴。简单的方法当然还是有的,就是使劲捏嘴唇下方的承浆穴,力量要大一点,速度要快一点,一捏一放,一捏一放。
承浆穴是任脉的穴位。任脉从前阴开始,一直沿人体的前正中线向上,到达头面部。按照“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胃正好是在前正中线的中部,所以,可以用承浆穴来治疗胃痛。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你说“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那承浆穴是不是还可以治前正中线上的其他病呢?
这你算是问着了,而且说明你是个知道“举一反三”的聪明人。承浆穴不仅可以治疗胃痛,还可以治疗打嗝、小儿消化不良、流涎不止;因为任脉起于前阴,承浆穴还可以治疗儿童遗尿。掌握了这一个穴位,小儿病差不多你就会治一半了。
3.略论中医之道
有人可能又会问,既然你说“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那承浆穴是不是还可以治前正中线上肺脏、肝脏等所有的疾病呢?
这下又让你给问着了,说明你是个“认死理儿”的糊涂虫。道理是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真理。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理,让人讲出来时,就已经不是真理的本身了。人类所谓的真理是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称之为真理。“水往低处流”是没错,可液态的水要是变成气态,就得说“水往高处流”了。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只是解释穴位主治作用的一个普遍原则。而穴与穴之间又各有各的特点,否则按照“十二经脉首尾相连”的说法,不管什么病,是不是扎一个穴就能全部解决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学中医与学西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变”字。如同《易经》中的“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一样,“变”字也包含变化与不变两层含义。至于什么时候要恪守不变,什么时候要随机应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慢慢去体会、去领悟。
学明白西医的人至多被称为“医术高明”,而学明白中医的人则可以被称为“悟真得道”了。
(二二)
---------------
四、自疗扭腰,认清部位
不少书上都介绍扭了腰以后用什么小窍门就可以一下子解决。但往往是书上写得很好,可真到用的时候,效果却没有那么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1.同病相“连”的一次经历
没有效果的原因无非两条要么是正确的方法你没有正确的使用,穴位或反应点没找准,你就是把皮抠破了它也不管用啊;要么书上写的方法就有问题。对于前者,我只能无语。对于后者,我就有责任好好地分析一下了,因为我也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
那是一个大学的暑假,为了辨识中药材,我到一家药店义务当帮工。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太太说要买栀子。这是我们家那边的一个民间方,说是用栀子末敷在扭伤的脚踝上可以促进肿胀吸收。当时我刚学了一招按揉第4、5掌骨结合部的方法,于是自告奋勇地给人家治,结果还真是管事。老太太瘸着来的,走着回去的,高兴得很。我也甚是得意,好歹学有所用,对得起列祖列宗啊。
没过两天,我的得意劲儿还没过去,又来了一个老太太,点名要找“小大夫给治扭脚脖子”。我一看大喜,没想到成为“名医”这么简单啊?大显身手的机会又来了,继续用老办法。可我折腾了半个多小时,老太太的脚脖子还是疼。没办法,我只好强装笑脸跟她说,您还是买点儿栀子回家自己敷去吧。送走了老太太,我就琢磨:问题出在哪儿呢?
(二三)
---------------
2.都叫腰痛,区别不小
后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才知道,治疗急性脚踝扭伤的方法有好多种,可每一种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一种方法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关键是要看扭伤疼痛的具体部位。我在这里卖个关子,先不说脚踝扭伤的问题。看完后面关于扭伤的几节以后,大家自然会明白脚踝扭伤该怎么治了。
扭腰,叫着都一样,可仔细诊查,你就会发现每个病人又各有不同。有的腰痛部位就在后正中线的边上,这时你可以找“手三里”,位置是在肘横纹外侧端之下2寸。用拇指重重地按揉腰痛一侧的手三里穴,一边揉一边活动腰。
有的腰痛部位是在半边腰的中间附近,这时你可以找委中穴,位置是在膝后腘横纹的正中。除了按揉以外,如果委中穴上有明显突起的静脉,可以点刺放血。我曾经就用委中放血的方法治过几例扭腰的病人,血出完,痛即止。之前我也屡次向大家推荐点刺放血,不是因为本人“嗜血成性”,实在是效果比其他方法更灵更快,非常适合急救之用。治病要的不就是效果嘛,何必要拘泥于方法呢?
有的腰痛部位不在后面,而是在侧面,差不多是在肋骨附近,这时你可以找脚上的足临泣穴,位置是在第4、5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方法与手三里相同,也是得边按边活动腰。
有的腰痛比较特殊,人家是不能向后弯腰,他是不能向前弯腰,这时你可以找肘窝内侧的尺泽穴,位置是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外侧缘。按揉时要再加一个动作,就是使劲咳嗽,增加腹腔内的压力,协助疏通气血。
其实治疗腰扭伤的穴位还有很多,而我介绍的方法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但“万变不离其宗”,明白了这些道理,大家就可以自己去发现一些有效的穴位,也就不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了。或许有的朋友已经对针灸的玄机有所领悟,不妨再深入地学习学习吧。
(二四)
---------------
五、三拜九叩,保养脊柱
大家一看这“三拜九叩”,首先联想到的是大臣觐见皇帝,要行如此大礼。虽然我说的“三拜九叩”跟它差不多,但我们一不拜神,二不叩佛,我们只是要用它来保养我们的脊柱。你可不要以为我是在故弄玄虚,其实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中土道教,都将“三拜九叩”当作修炼身心的法门。我们撇开宗教崇拜对心理的影响不谈,也不说什么子午阴阳,将复杂的动作简化为如下三步,并从医学的角度来稍做解释,你就能体会到“三拜九叩”所蕴含的养生道理。
1.如何拜叩
拜式:站立,两脚并拢,双手抱拳,两臂伸直。弯腰鞠躬,使上身与腰尽量达到90度;弯腰时,两臂不能下垂,仍然要与地面保持水平。回正身体,再鞠躬2次,这就是“三拜”。
叩式:接拜式,双膝跪地,两臂伸直上举,向前俯身,使头和胸部紧贴大腿,手掌、前臂内侧贴紧地面;然后起身,双臂保持伸直上举。像这样共重复9次,就是“九叩”。
起身:叩完最后一次,两臂收到身体两侧,不得用手扶,仅凭膝盖的力量,起身站直。
如此为1回合。每次完成3个回合,每天3次。
(二五)
---------------
2.拜叩之道
由于脊柱关节的连接都很紧密,所以与其他关节相比,活动幅度较小。而与脊柱相连的背腰部的肌肉如果不进行专门地训练,则很少有机会能得到锻炼和强化。特别是现代人坐的时间太长,经常是一个姿势保持一两个小时不动,腰部一直处于放松状态,这会直接导致腰椎的稳定性变差,很容易发生腰椎错位,腰椎间盘突出。而持续的看书、写字、敲键盘、用鼠标则会使颈椎、胸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越来越僵硬。
“拜式”和“叩式”中鞠躬动作的弯腰与直腰,可以逐渐强化腰部肌肉,增强肌力,预防腰椎病的发生。“叩式”中的头胸贴腿、手臂贴地则可以反复地拉伸背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的柔韧性。“叩式”中所包含的抬头、低头,对颈部肌肉紧张也会起到放松、舒缓的作用。最后,双膝伸直起身的动作,可以平衡两腿的力量,修正因为左右力量不均衡而导致的脊柱变形。
现在大家能明白这“三拜九叩”对于保养脊柱的多重功效了吧?坚持做上一个月,你就会发现脖子不硬了,肩背轻松了,腰不酸痛了,腿更有劲了。这比吃什么保健品都“物超所值”!
(二六)
---------------
第三节 滋养人体大树的地关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大树,那两条腿就是人体的根。这个比喻不仅很恰当,而且很符合人体的实际情况。经络系统的足三阳经从头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功能主治广泛。因此,下肢的穴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也是大家学习的重点。
一、脚上的穴位治咽炎
如今不知道是空气污染太重,还是要讲的话太多,把“清嗓”当习惯的人是越来越多。我说的清嗓可不是有人在唱歌、唱戏之前所做的准备,而是嗓子里总觉得痒,必须要咳几下才会感觉舒服。最终被诊断为慢性咽炎。
1.治咽炎,先明理
一般情况下,嗓子疼会被认为是“上火”,所以急性发作时,吃些清热泻火利咽的药是没错。可如果久治不愈,疼已经不明显,而变为痒、哑时,还继续把它当“上火”,那就不对了。疾病已经变化了,怎么还可以用老眼光去看待呢?慢性咽炎患者最常采取的办法就是随时备上一点儿西瓜霜之类的润喉片,嗓子痒了,吃一片,顿时觉得清凉舒服。可过不了多久,嗓子又难受了,接着再吃。殊不知这种只图一时痛快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让病情逐渐加重。
慢性咽炎的形成除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有关之外,还与生活饮食不规律、烟酒过度、精神紧张有很大关系。虽然病因不同,成因却是相同的:虚火。虚火与常说的“上火”不同。“上火”可以清火,而虚火则不能用寒凉的东西来“清”,而要用温润的东西来“散”。
这就好比贴在铁器外面的不干胶,你要拿冷水冲刷,它就粘得越结实,就算把表层的纸给撕下来,可胶还是粘在上面。如果你用吹风机或打火机加热一小会儿,就能很轻易地把它完整地揭下来,而且不留任何痕迹。
因此,如果得了慢性咽炎不要随便吃润喉片,尤其是那些含在嘴里,嗓子眼里冰冰凉凉的产品。用“饮鸩止渴”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二七)
---------------
2.常按太冲勤做操
虽然上面我做的分析肯定会有人能看明白,可对于一般人来说,什么是实火,什么是虚火,还是有些不好理解。不理解也罢,因为你只需要掌握好太冲穴就足够了。
太冲穴的位置是在脚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凹陷中。只要每天按揉10分钟,按揉时穴位里面要有酸胀的感觉并向脚心传导,坚持1个月,在某天你会突然发现,今天怎么一整天嗓子都没有痒过?
太冲穴是肝经与冲脉的交会穴,而肝经与冲脉都经过咽喉部,符合“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有心人可能会发现,承浆能治前阴病,太冲能治咽喉病,为什么隔着这么远,反而能起到这么明显的作用呢?原来这是经络气血中存在的一种“波浪效应”,或者叫“四两拨千斤”也行,也就是说:在某个穴位给予很小但持续的刺激,会在经络的另一端产生巨大的效能。就像海洋中的一个小小的波浪,在冲向岸边的途中不断地被加强、加强、再加强,最后到达海岸时,已然变成了滔天巨浪,无坚不摧。这也是为什么针灸治病,常常不在病痛局部取穴,而跑到很远的手上或脚上去取穴的道理所在。
最后介绍一套慢性咽炎的小小保健操。
左臂平伸,与肩同高,掌心向上。头向右扭,用右手掌根托住下颏的左侧,向右侧推,保持1个呼吸后,松开右手,头部回正。然后左右交替,伸右臂,左手掌根推下颏向左,保持1个呼吸。如此反复做10个回合,每天做2-3次。
这套简单的保健操可以对咽喉局部起到牵拉和按摩的作用,改善炎症部位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二八)
---------------
3.略论保养阳气
说到治咽炎的寒凉药,让我不由地想起铺天盖地的凉茶广告。凉茶这东西本身是岭南一带的居民为了防止暑热伤身而发明的一种药茶,其主要成分是一些清热泻火的中草药。人家常年处于湿闷的气候当中,喝喝凉茶祛祛暑,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如果把凉茶泛化成老少皆宜的“可口可乐”,甚至把咽干口燥都泛化成“上火”,那就大大地违背了中医中药的本义。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动力。阳气不足就如同汽车缺少了动力一样,再漂亮的宝马车也是一堆废铁,连自行车都不如。道家的掌门人常常叫做“九阳真人”、“紫阳真人”,就是因为道家将固护和修炼阳气作为强身健体、养生求道的根本。试想一个天天无精打采、跑肚拉稀、手脚冰凉、气喘吁吁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健康?
而天气干燥引起的“上火”要用滋润的方法,加班熬夜引起的“上火”要用清润温补的方法,怎么可以全都用清热泻火的方法呢?如果是体质原本就属阳虚有寒,再用泻火法,必然会更加损伤阳气,雪上加霜。
四百多年前,一代名医张景岳就对当时滥用苦寒药物的时弊予以痛斥。就连以治热病闻名的清代名医叶天士,也要小心地在清火的药中加入辛温透邪的药味,以防热邪郁积,加重病情。
西医的抗生素不过是苦寒药的另一个化身,横行于世,伤人无数。现如今若是连饮料也要做得清热泻火,我恐怕大家要养生保健,就只能“缘木求鱼”了。
(二九)
---------------
二、三叉神经痛,上病取下
俗语讲:“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大概因为面部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之一,轻轻打一下都会觉得疼。而三叉神经痛发作起来,脸上就如同刀割、火烙、电击一般,其痛苦的恐怖程度是完全可以想象到的。
中医把三叉神经痛直观地称为“面痛”。面部是胆经与胃经主要循行的部位,并且参照病人的临床表现确认是由肝胆、脾胃之火引起的。但火热病症来势汹汹,治疗不当则会改头换面,变作其他病症。而久治不愈的面痛,常常是实火也有、虚火也有。治疗尺度若是拿捏得不准,一拖再拖,就变成了顽固性面痛。很多病人都是拖上几年、十几年也没治好。什么封闭、神经切断、针灸都用了,可该疼的还是疼,面皮也因为长年治疗而变得粗糙黯黑。
1.前景迷茫,重返起点
电影《乱战(CHAOS)》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当你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就回到起点,重新找寻答案。”
越是像三叉神经这种疑难病,用了各种方法都未奏效的时候,那就应该放弃之前所做的所有治疗,不管是李专家的意见,还是张教授的观点,统统忘掉,把它当成一个崭新的病例来看待,这样才会更加清晰地去发现病情的真相。
其实,无论病人的情况如何变化,但归根到底,还是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有毛病。久治不愈,邪气积藏在体内,就会损耗人体的正气和精血,所以要通过补肾来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无论病症如何复杂,抓住这三条经络就找到了出路。
然后利用前面所说的“波浪效应”,不取面部穴位,单取脚上的穴位,而且还要选择最能激发本条经脉潜能的“原穴”进行按揉。
(三二)
---------------
2、阳陵泉功效大揭秘
(1)偏头痛。上面我介绍过用点刺放血法治好我太太的头痛,其实那天磕伤的部位恰巧是在阳陵泉穴附近。这也就解释为什么伤了小腿能引起偏头痛了。当然,用阳陵泉并不只是局限于外伤引起的头痛,关键还是要看疼痛的主要部位是不是在头侧面,按揉阳陵泉对治疗偏头痛疗效很好。
(2)肩关节痛。包括肩周炎、肩关节拉伤。肩部不仅是足少阳经的循行部位,而且也是筋肉的问题,因此取阳陵泉是再“名正言顺”不过了。治疗时应该边按揉穴位,边活动肩关节。
(3)胸侧部疼痛。既可以治外伤撞击引起的疼痛,也可以治岔气疼痛,还可以治不明原因的肋间神经痛。治疗时边按揉穴位,边缓慢地深呼吸。
(4)胆囊炎、胆绞痛。如果是治疗胆绞痛急性发作时,一定要在右侧阳陵泉的周围按压寻找最敏感的点,而不要拘泥于前面所说的定位方法。只要找到敏感点,就可以迅速止痛。
(5)肘关节扭伤。要对照肘关节疼痛的位置,在阳陵泉穴周围适当地移动取穴。并且要交叉取穴,左肘疼痛,按揉右阳陵;右肘疼痛,按揉左阳陵。
(6)下肢外侧的疼痛、痉挛、肌肉无力。
提示一点,用指压法点按阳陵穴时,力量要足,能够穿过皮肉深透到里面,这时就要用一种特殊的按揉手法了。食指屈曲,用拇指的中节抵住食指的第一节,然后用食指第二节的尖端点按穴位。这样就像锥子的尖一样,借助腕、臂的力量可以更加持续有力地按揉穴位。
(三三)
---------------
3、略说动气法
我在介绍点穴治疗疼痛的时候,总会强调一点:边按边活动关节。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疼痛是由于气血瘀滞引起的,治疗的原则就是要行气活血,将瘀滞的地方通开就可以达到止痛的效果了。但是疼痛的地方有了瘀滞,气血的运行已经不通畅了,再想要把经气向那里输送就很困难了。这好比一条大河有三条分支,如果其中一条分支的水流被截住了,那上游下来的水就会自动向其他的分支进行分流。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借助活动关节的力量,把从穴位激发的经气引导到这支阻塞的支流上来,一鼓作气,将瘀滞冲开。
大家看到了吧,中医所讲的“天人合一”绝对不是空话,人与自然相呼应,就连治病的法则也是取自自然。如此说来,这世界上还有比中医更“绿色”的治病方法吗?
四、阳陵第一,承山第二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阳陵泉的强大功能,但比较遗憾的是,它也只是负责身体侧面部位的各种病症,那其他地方谁来管呢?下面我就来介绍“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能耐不让阳陵,千年保持低调”的承山穴。我何以要如此隆重地推出承山穴呢?当然是因为它的功能主治的确不一般。
1、里里外外一把手
肛肠病
(1)急性胃肠炎。凡是因为吃坏了东西,或者暴饮暴食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都可以重按承山穴来止疼止泻。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治疗方法同前,只是手法要轻柔一些,并要坚持天天按压,才会收到稳定、满意的效果。
(3)痔疮。重按承山穴可以减轻痔核静脉血管的过度充血,从而减轻便血和肛门肿痛。坚持治疗即可达到治愈痔疮的目的。
(4)肛门瘙痒。它的病因与痔疮相似,均是由于久坐、便秘使肛门局部气血瘀滞,湿热郁积引起的。按揉承山穴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难言之隐。
(三四)
---------------
筋肉病
(1)落枕。以颈椎两侧压痛最为明显。
(2)后头痛。多是由于受风受寒引起。
(3)肩周炎。与阳陵泉配合,效果会更好。
(4)腰扭伤、腰肌劳损。
这四种病的发病部位都是在背部足太阳经循行的路线上。承山穴是足太阳经的穴位,所以用它来治疗这些病症。
(5)小腿抽筋。不管何种原因,如长途跋涉、腰椎病、中风恢复期、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小腿肌肉痉挛抽搐或震颤都可以用按压承山穴来治疗。
(6)不安腿综合征。我们家乡称作“木乱”,就是腿虽然不疼,但感觉肌肉里面有无数的小蚂蚁在爬一样,非常难受,怎么放都不舒服。
内脏痛
(1)急性胰腺炎。与急性胃肠炎很相似,也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但腹痛的部位位于上腹部,并向背部和胁部放射。因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按揉承山穴仅作为止痛之用,疼痛减轻后应尽快就医。
(2)肾绞痛。主要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结石阻塞输尿管引起的痉挛疼痛,以腰部疼痛并向下阴部放射为特点。
(3)痛经。实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过度收缩,以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
2.病有缓急,按法变通
承山穴的位置是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小腿肚下端出现尖角的凹陷中就是。根据病情的不同,按揉的办法也要不同。对于急性疼痛类的病症,让病人趴在床上,操作者双手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双侧承山穴,保持3分钟,然后向上方推按,再向下方推按,按压力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反复操作,直到病人疼痛消失或减轻。如果病情不是很紧急,并且需要长期治疗的,那么按揉的力度就要轻柔一些,时间控制在每次20分钟以内。
此外,因为承山穴是在小腿的后侧,如果是自己按揉,会不太方便,也使不上劲。我告诉你一个变通的方法:两腿分开,双膝跪在床上;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按定穴位,伸直双臂,然后身体稍向后仰,即可将力量传导至穴位上,轻松简便。
(三八)
---------------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入侵所引起的。邪气对人体而言是有害的东西,进入人体,那人体“自卫队”——免疫系统就要奋起反击,像鼻腔充血、流鼻涕、咳嗽排痰,这些都是正常的抗病反应。如果硬要用药物去抑制,那就等于放任邪气在体内肆虐,感冒就不会好得那么利索了。得了感冒不要因为觉得难受,就赶紧吃药把症状压下去,还误以为感冒已经好多了。尤其是上班族,怕感冒影响工作就使劲地甚至大剂量吃感冒药,这绝对是不可取的。
2.用《孙子兵法》治感冒
既然感冒是由外部邪气入侵引起的,解决方式有两种:消灭,或是赶走。可能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一种,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战争,只要打起来,别管谁赢,最终的结果都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而且杀完这一拨,还有下一拨。西药的抗生素走的就是这个路线,把致病菌给杀死了,对人体有益的菌也被杀死了。而细菌知道了你的打法,下次它就变个样子,声东击西,这种对攻式的“拉锯战”,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人类自己。
中国文化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各个方面。《孙子兵法》最崇尚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这条兵法就可以用在治病上。既然邪气是外来物,那就让它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别在人的身体里逗留,放它一条出路。它走了,病也就好了。如果感觉浑身发冷,头痛咳嗽,那就来上一碗葱白姜末汤。趁热喝下去,被子一捂,毛孔打开,让邪气随着汗液排出,睡上一晚就能搞定。如果感觉头痛头晕,嗓子疼,鼻咽发干,那就在大椎、风门上拔个罐,耳尖点刺放几滴血,让邪气从皮毛、血滴中逃走,身体很快就会清爽了。
(三九)
---------------
这里要特别说说老年人处理感冒的方法。那些对症治疗的感冒药和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并不适合大部分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身体的抵抗力弱,反应也不如年轻人那么激烈。如果只是吃药对症处理,那“邪气”被关在身体里面,则有可能引起其他问题。不少老年人刚得感冒时,随便吃点儿药就打发了。可没过多久,病情突然迅速加重。所以,老年人如果因为着凉感冒,鼻流清涕,可用葱白、姜片与黄芪(10克),一起煮水服用,微微发汗,一定不能大汗淋漓,就可以解决了。中医讲,治疗要“因人治宜”,就是说,同样的病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法,不能一把抓,大拨儿哄。
二、写在流感汹汹之时
眼下这甲型H1N1流感病毒闹得凶,这两天又听说病毒发生变异了,让大家对这次流感又徒增了几份恐惧。流感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我说,要恐惧也要恐惧得有理有据。如果别人说害怕,你也跟着害怕,这只能叫盲从。虽然现在的信息畅通被看做是人类科技的进步,但如果信息畅通被用在了传播恐慌上,那么这种进步会比不进步带来更大的危害。
1.流感年年有,今年何惧斯?
流行性感冒,自古及今就从来没停止过流行。每次都会放倒一些人,但每次都是大部分人安然度过。人类就是在不断地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历史就足以证明人类适应自然界生存的能力远远要大于病毒的杀伤力。
(四四)
---------------
四、治斑不靠“白大夫”
1、生斑不过两种原因
黄褐斑是女人最头疼的美容问题之一,为了解决掉这些斑斑点点,女士们可谓“千金散尽”。虽然效果总是令人失望,但她们孜孜不倦,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是令人暗挑大指——这股子执著劲儿要是用在工作上,估计老爷们儿就可以安心在家当“宅男”了。
黄褐斑的成分其实是人体正常的色素,只不过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这些色素发生了异常的沉积而已。这头号原因就是精神紧张。人们常用“愁眉不展”来形容一个人心情郁闷的样子。可你有没有发现,愁的时候不仅眉头是皱着的,整个面部皮肤,特别是两个眼角周围的皮肤都是紧张的。皮肤的收缩就意味着血管的收缩,面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就会减弱,色素也就更容易沉积。这色素就像河里的泥沙,当河道变窄的时候,河水的流速就会减慢,泥沙就会沉积。人与自然的呼应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
原因之二是气血不足,面部皮肤长期处于干枯、营养不良的状态。
还用河水来比喻,血管这条河道虽然足够宽,可河水的水流太小,流速太慢,那泥沙也就自然会沉积下来。这类人群的特点是面色发黄,或者白而没有光泽,容易疲劳,身材或者瘦小,或者臃肿(俗称“虚胖”)。
怀孕期间出现的斑点也是由于全身的气血都去供养胎儿,其他部位的气血就会变得不足。生完宝宝以后,如果原先身体状况良好,那斑点就会很快消失。如果平时就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通畅,已经形成的斑点想要自动消除就比较困难了。
(七一)
---------------
(2)摇双桨。吃进去的食物是在小肠中消化吸收,然后把废物推进大肠,再由大肠排出体外的。所以要促进排便,就得加强小肠和大肠的蠕动。用竹针点按手指上的大肠穴(食指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和小肠穴(食指第1指关节横纹中心),要求同前。
另一种方法是点按肚脐两边的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点按时要配合呼吸用力:让老人躺在床上,不要枕枕头,做深而慢的呼吸。操作者将拇指尖固定在穴位上,当老人吸气肚子隆起时,两手稍稍向下用力,点按穴位;当老人呼气,肚子凹下去时,两手要随着肚皮向下按,每天点按30次即可。点按天枢时,老人不要憋气,要保持连续的呼吸。
(3)扬风帆。船要跑得快,只靠人力是不够的,如果能再借助风力,那船就可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用竹针点按三焦穴(中指第一指关节横纹中点)来通气导滞,要求与前面一样。另一种方法推摩胁肋:老人坐在凳子上,操作者站在老人背后,用两手掌从老人的腋下向下推至腰部30次。一定要自上而下单方向推摩,操作的速度要快一些,让皮肤有发热的感觉,效果会更好。
3.放宽心胸便自通
还有一些老人的习惯性便秘与情绪有关,心情不好或者生气的时候最容易发生。至此,我在之前的各个章节里已经多次提到情绪不良对健康的影响了。因而,除了我上面介绍的方法,“心病还需心药医”,这才是根治许多疾病的不药良方。
我也建议孝子贤孙们能好好地学习一下这些小方法,不仅可以为自己家的老人排忧解难,也可以教给你的下一代。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你需要孩子为你的便秘尽一下他们的孝心。(待续)
(七二)
---------------
七、醉酒难受,点穴可解
现代人交际多,无论是因公因私,推杯换盏是少不了的。若是碰上拿着白酒当白水喝的牛人,总会有几位是“走着进,拖着出”的。曾经听一位朋友说过一句“名言”:酒场如战场。我想,肯定有很多人会跟我的朋友产生共鸣。虽然大家都说酒喝多了会伤身,可中国的酒文化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1.酒场保健秘笈
当你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那就只能改变自己了。既然这酒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那就尽量少喝,并且可以在酒前做好准备,提高对酒精的耐受性,酒后也有小方法可以让酒精尽快分解,免伤身体;即使喝多了以后也不会那么难受。这里告诉各位不想当“酒鬼”的酒鬼们两个小窍门。
应酬前半小时,用拇指点按乳头下方的期门穴和日月穴。它们都在乳头的正下方,第六、第七肋间。乳头(男士)所在的位置是第四肋间,自己摸着向下数一数就能摸到期门穴和日月穴了。用两手的拇指尖重力地按一下,松一下,边按边做深而慢地胸式呼吸。要是方便的话,轮流按揉两个穴位,直到临行之前。这个方法可以促进肝胆对酒精的代谢功能,预防“酒气”在体内郁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基本上东坡肘子、燕鲍翅的主菜都已经上桌下肚,剩下的时间就是东拉西扯、猜酒行令了。这个时候,就开始预防“酒后综合征”吧。
(七三)
---------------
悄悄地把手放在桌子下面,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点在手腕后的内关穴和外关穴上,相对用力,让穴位中有明显的酸胀感觉为好。注意,穴位酸胀就行,脸上可别龇牙咧嘴,免得被人盯上,罚酒三杯。酒桌上是最容易被人挑理的地方,“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来形容酒场上的劝酒是再恰当不过了,所以还是小心为上!
内关穴是在前臂内侧的正中,距离腕横纹2寸。外关是在前臂外侧的正中,与内关正好相对。按揉这两个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消除恶心欲吐的不适感。要是怕酒桌上找起来不方便,不如提前在内关穴上用笔标记一个墨点,按之前瞥一眼就行了。
2.散谈饮酒
喝酒,如同品茶,应该是喝出香入心脾的意境,喝出似醉非醉的感觉,喝出真心交流的情谊。喝酒对酒的要求应该比较高,不能随便什么酒,拿来便喝。优质白酒必须是陈酒,其标准是:不苦,不甜,不咸,不酸,不辣。其中任何一种味道过重,必然都不是好酒。现在市场上勾兑的假酒比比皆是,不仅喝了无益,反而伤害身体。如果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和口味能力,不喝也罢。《本草纲目》中讲:“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如同吸烟一样,长期过量饮酒会造成人体对酒精的依赖,不喝酒就会难受,不喝烈酒就不自在,最终损伤脏腑,致病折寿。这都是没有明白喝酒真谛,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
此外,喝酒还有很多的要求,如喝酒时的心情要好,不能喝闷酒;环境要优雅,不能太吵太闹;气氛要融洽,不要强行劝酒,也不能喝得太久;房间要通风不要搞得满屋子烟酒气熏天;喝酒时最好不要同时抽烟,也不要空腹饮酒。有法有度有节,才能真正品尝出好酒的甘醇,才能真正享受美酒带来的快乐。(待续)
(七四)
---------------
八、膝关节疼找肘关节
在讲阳陵泉穴的时候,我们曾提到过它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肘关节的对应点,也就是说,肘与膝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当肘关节扭伤的时候,则可以在阳陵泉穴寻找对应点进行治疗。反过来,当膝关节出现疼痛时,也可以在肘关节寻找对应点来治疗。比如,曲池穴,是在肘横纹的外侧端,桡骨的内侧缘。大家摸摸肘,再摸摸膝,就能明白曲池穴对应的正是膝关节的内侧。
除了肘膝对应,我们还反复提到了分部对应的原则。所以,如果膝关节的疼痛正好是膝盖窝的正中,那选穴就要做相应的变化,选取肘关节正中的尺泽穴了。按揉的方法、注意事项大家只要认真地读过前面的章节,应该也都很清楚了,还是交叉取穴、动气法、力度大,我就不再重复解说了。
最后,我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作为掌握上下对应原则的一个强化练习,答案我会放在下面某一节的某个地方。先经过思考再去看正确答案,你会记得更牢。
问题:脚脖子扭伤了应该在哪里找穴位?
(七五)
---------------
第四章 乾坤阴阳肚里藏
一、先从头痛说起
大家都知道,脐带是胎儿各个器官从母体获得营养的通道,所以中医称之为“先天之根”。虽然出生以后脐带被切断,只剩下肚脐眼,但肚脐与人体器官之间的联系却保留了下来。针灸学将肚脐命名为“神阙”,就是神气汇聚的宫殿,足可以说明它的无上地位。自古及今,应用神阙穴可以治疗全身上下内外的多种疾病,也进一步印证了这种认识的正确性。说得形象一些,神阙就是许多管道起点的聚集处,而这些管道能通达到五脏六腑,口眼耳鼻。如果在神阙用药,可以不经过胃酸和肝脏的破坏,直接作用到病处,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了。
1.偏头痛的脐疗法
很多女性都有偏头痛的毛病,时不时地发作一下,可能睡一觉就好了。可不知道哪一天,又突然发作起来,反反复复好多年,总也断不了根。
偏头痛,中医认为是血虚受风,可以用白芷10克、川芎10克,研成细末,每次取2克药末,用醋调成药饼,贴在神阙上,创可贴固定,2天换一次。敷药期间,配合指压肓俞穴,就能彻底告别偏头痛。
肓俞穴是在神阙肚脐旁开0.5寸,左右各一个。方法与治疗老年便秘说过的按天枢法类似,名为“指压呼吸法”。具体操作是:不枕枕头,平躺在床上,用中指指尖点在肓俞穴上,食指按在中指的背面,以加强点按的力量。吸气时,中指和食指用力,抵住肚皮,不要让手指被推开;呼气时,两指用力继续下压,如此反复20个回合,每天一次。
(七六)
---------------
2.怪病无头绪,只向神阙去
重症肌无力是种很怪异的疾病,刚发病时,只是表现为睁不开眼,全身疲乏无力,早晨轻,下午重。如果未及时得到治疗,病情加重,就有可能出现全身肌肉的运动无力,通俗地说,就是身上到处一点儿劲都没有,最后连吞咽食物、呼吸都困难,再严重时就会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治愈这种病的药物。
我曾经见过一个重症肌无力的病人,平时工作就比较劳累,加之家庭矛盾激化,妻离子散,结果一下子就病倒了。每天24小时必须靠护理人员帮助他呼吸才行。最后还是……
虽然这个病目前治疗的方法五花八门,专家们是各执己见,但越是复杂的病,越要用最简单的办法去治疗。为什么?因为怪病往往涉及五脏六腑、经络筋肉等很多个方面,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方面上,那么就会忽略其他方面。这是我研究奇经八脉多年所得出的结论之一,因此,治疗怪病,我只把握一个原则:元气。元气充足了,自然会百病不生。选用的穴位也只有一个,就是神阙,每天温灸30分钟。
《针灸资生经》的作者王执中曾用艾灸神阙的方法治好自己慢性腹泻的病案。后来有一位中年女士到门诊来问针灸能否治疗拉肚子。她说中药西药全都吃过了,做了各种检查,也没形成什么统一的诊断,好了又坏,坏了又好,拖了3年,药也实在是吃够了,有人建议她用针灸治疗就来门诊试试。
(七七)
---------------
考虑到病人久病气弱,不适合用针;同时也是受到《资生经》的影响,我就只用艾灸神阙这一种方法,为她温灸了30分钟,并让她买一盒药艾条,每天晚上自己温灸神阙。第2天下午这位病人就打来电话说,从昨天治疗结束到现在,一直都未大便。我让她坚持温灸,继续观察。一周后,她又来电话,说大便已经基本正常,能成形,一二日排便一次。另外,身上也有劲儿了,手脚也不总是发凉了。我嘱咐她坚持灸下去,即使没病,灸神阙也是有益无害的。大概3个月之后,她亲自到门诊来告诉我,腹泻已经彻底治好了。
许多人都是靠温灸神阙治好了折磨他们多年的失眠、哮喘、体弱多病、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阳痿遗精。总结原因,不过是久病损伤元气这一条。现在的一些疑难杂病,病人往往一治就是好多年,昂贵的检查,长期服药令许多家庭“因病致贫”。而且,即使“贫”了,这病也未必能治得好,落得一个“人财两空”的结果,实在是可叹可惜。遇到这种情况,我倒是觉得再做多少检查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对症治疗,配合神阙温灸,守护元气,以不变应万变,或许迷雾中会透出一缕阳光。
(七八)
---------------
二、荨麻疹不能只抗过敏
荨麻疹是个西医的病名,得病以后,常规治疗就是抗过敏,让风团消下去,皮肤不痒为准。说白了,抗过敏药就是在消除症状。在这个症状减轻的过程中,有的人能康复,而有的人则是在拖延病情。如果用药一个月,停药后还是发作,那就进入了慢性期。这时候,要想不痒,那就得把抗过敏药当成一日三餐来吃,顿顿少不了。到此我才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化学制药工业能够如此发达,外国的制药厂每年能在中国赚到大把银子,居然是这个道理啊!
如果你不想让这些抗过敏药整得你天天迷迷糊糊,随时随地想睡觉的话,那就采取点儿治本的措施吧。老方法,在神阙穴上拔拔罐,每次留罐10~15分钟,每天一次即可。现在用着、买着都很方便的是那种有机塑料做的抽气管,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拔罐的时候吸力要足,拔完罐以后,皮肤会有或重或轻的瘀斑。其实神阙拔罐法对于急慢性荨麻疹的效果也不错,如果得了荨麻疹,最好能服药与神阙拔罐一起用,标本兼治,不留后患。
1.做人子女要学些医术
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我父亲得了荨麻疹,因为在外地,没跟我说,便自己去医院,连口服药加打吊针,用了4个月的抗过敏药,而且是3种强力抗过敏药同时用,才基本上不出疹子。可如果忘记吃药,还是会犯病。国庆后,我把他接到北京来,父亲说吃抗过敏药,虽然疹子出得少,可小腿肿得厉害,还总是想睡觉。这说明,荨麻疹已经只是表面症状了,脏腑失调才是久治不愈的关键。神阙是调节脏腑功能的要穴,简便易用,于是每天睡觉前,我都给他拔上一罐。一周过去,父亲说腿肿已经没有了,以前半夜吐痰的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原来要吃的3种抗过敏药,现在也只吃1种就可以了。
(七九)
---------------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言里开篇便讲,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些医道,既可以为前辈、亲人保健,也可以为贫穷的人提供帮助,最差也能解决自己的病痛,养生保健。看到父亲病情的好转,我是从心底里体会到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想当年,张仲景的家族有两百多口,可后来得伤寒病,就死了三分之二,这才激励他发奋学习医术,成为流芳百世的医圣。
当自己的父母长辈逐渐走向衰老与疾病时,我认为,做子女有责任、有义务学习一些医术,尤其是易于掌握的中医保健治疗的方法为他们解除、减轻病痛。也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父亲拖了几个月的病情在几天内有明显改善时,我真的为自己此生能有机会学习、钻研中医而感到幸运、心慰和骄傲!
2.尽信医,不如无医
在医药这个圈里行走了这么多年,有些事情比较“灰色”,没人愿意说。我斗胆说道两句,只是希望能提高大家自学医术的兴趣和意识,若是影响到某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还望见谅,毕竟还要以大众的利益为先嘛。拿最常规的看病吃药来说。虽然大夫都是从医学院校里毕业的,可医术就跟厨子的手艺一样,差别非常之大,要不医院里的专家号怎么会那么贵呢?可专家跟专家之间的差异也很大,100块钱挂号费的专家,未必一定比30块钱挂号费的专家更有把握治好你的病。所以,选择大夫是第一个大问题。
(八十)
---------------
再就是药品的质量。近年来,国家一个劲儿地在降低药品价格,可价格降下来了,一些药品的质量也跟着降下来了,因为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药材成本都在涨,除了在质量上做点儿文章,药厂没有别的选择。但药是大夫给你开的,一般人不大可能到医院以外的地方去拿药。因此,即使大夫给你开的处方没问题,但药效未必能达到如大夫所愿的程度。药效如果不好,病人会以为大夫的医术不高,转而去找别的大夫。别的大夫一看前面大夫的治疗方案没见效果,通常就会放弃这种本来是正确的方案,而改用别的方案。如此循环下去,医院不知跑了多少次,钱也花得没有尽头,可病情还是老样子。因此,在用药问题上,我不建议大家去买太便宜的药,尤其是治疗慢性病的药。
可能你现在已经是有点儿发蒙了,那以后还能不能去找大夫看病啊?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讲凡事不能失去了自我,过度地信任。我套用一下“亚圣”的名句,将它改为:尽信医,不如无医。该去看病还是要去,既然选择了某个大夫,那至少要对他有九成的信任。可大夫每天要给几十个人看病,一年要给几千人看病。无论是谁,都无法保证对每个病人都全身心地投入,绝对地诊治无误。大夫也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不能过分地苛求他们。说到底,健康这件事,还是把握在自己手里比较靠谱,至少我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做的。
(八二)
---------------
2.元气是真正的骨水泥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骨质不会流失出现骨质疏松呢?原因很简单,年轻人的元气充足。如果把人的骨骼比喻成大楼的钢筋,那么元气就是包在钢筋外面的水泥混凝土。天长日久,外面的水泥松了,掉了,钢筋暴露在空气当中,那就必然要生锈、被腐蚀。所以,要解决骨质疏松,最根本的还是要把骨骼外层的“水泥”修补好,让骨骼重新获得保护层,骨质哪还会有疏松之理?
几年前我坐长途车去天津,邻座的是一位中年女士,随便聊起来,知道我是搞中医的,便问我骨质疏松有嘛好办法,因为她的膝关节疼已经一年多了。去医院看,大夫说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让她吃“福善美”,可她觉得药太贵,一片药80多块钱,而且要长期服药,所以没吃,就自己吃点钙片,用点儿膏药,做做理疗,这么一直扛着。我说,人家西药要80块钱一片,那我就告诉你一个8分钱的方法吧,你回去试试。她一听这么便宜,眼瞪得超大。
用一片姜,一小段葱切成细细的碎末,再加入一小勺盐、一小勺胡椒粉和少许面粉,混匀之后,用醋调和,做成一个不干不湿的小饼,放到肚脐里,用胶布固定。两天换一次,现用现做。
她说,这不就是炒菜做饭的东西吗?就能赶上80多块钱的药片?我笑而不答,心想:信不信由你,试不试也由你,随缘吧。到了天津,她留了我的手机号,我们各走各路。大概一个星期以后,我收到了那位大姐发来的短信,说用了我告诉她的方法五天,膝盖的疼痛就明显减轻了,她感到很神奇。我回复:继续用,方便的话,可以边贴脐,边用艾条温灸肚脐,效果会更好。
(八三)
---------------
3.复习大杼,强筋健骨
除了用贴脐和温艾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穴位我们可以用,就是前面讲口疮时提到的“大杼”,在背上,肺俞穴的上方。之前我没有说大杼的特殊性,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了。大杼穴有个别名,叫做“骨会”,就是说骨头的病,它最擅长。所以,有关节炎、骨质增生等毛病的,可以用鲜姜皮贴在大杼穴上,有人帮忙的话,可以用艾条温灸。此外,还有一个关于大杼的小秘密:如果是因为虫牙引起的牙痛,可以在大杼穴上找到明显的压痛。在压痛点上做重力点按,就可以起到止牙痛的作用。
骨骼的保护本来是应该从青年时期就开始的。虽说我们有办法“亡羊补牢”,可毕竟这“羊”还是损失了,不损伤岂不更好?所以,我建议三四十岁的朋友,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做“蹲起练习”。为什么是三四十岁?因为这个年龄是人们工作、事业、家庭最忙碌的时候,身体也即将开始走下坡路。女子五七(35岁),男子五八(40岁),凡是走过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会同意我的说法。
所谓“蹲起”就是蹲下去,站起来,蹲下去,站起来。如此反复。练习次数从一开始的10次,逐渐增加到100次,这可以让你的膝关节和周围的筋肉每天都得到强化,长了不敢说,至少我可以保证你七十岁之前不会因为膝关节疼痛而行走困难。
如果这个方法有可能一忙就给忘记了,那就爬楼梯吧!把爬楼梯当成一种习惯,特别是天天坐办公室的白领朋友,出行有车,下了车有电梯,进了办公室就坐着,回家再躺着。要知道,“用进废退”的道理一样适用于骨骼——不让骨骼受到刺激而强化,那么它就会悄然退化。
如果这两种方法你都坚持不下来,那我只能建议你努力多赚钱,等到疼的时候,咬着牙去买那80块钱一片的药吃吧。
(八四)
---------------
四、保“胃”战
1.攘胃必先安外
有胃下垂的人多是瘦长体形的人。在没有喝钡餐做出诊断之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肚子胀,总觉得肚子里面不通畅,尤其是吃了饭以后,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另外还有经常嗝气,食欲不好的表现。有人以为这是消化不良,于是就买些健胃消食的药来吃,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于是就被迫少吃东西,吃完了就躺着。可吃得少了,人体所需的营养就会不足;吃完了不动,消化功能变得更弱,结果人是越来越瘦,精神也越来越差。
这个病西医虽然能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做出诊断,但治疗上却真的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做一些对症处理,或者干脆建议你做手术。很多得胃下垂的人最先发病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比如过分焦虑、情绪不稳定,再加上饮食上不注意,过冷过热,饥一顿饱一顿的,使肚子里本来就不怎么通畅的气,更加的混乱。就好像,几个人在一起用力往山上拖一块大石头。看上去好像是几个人都在用力,可真用力假用力那就不一定了。张三跟李四有矛盾,他就想,我就不使劲拉,让李四多出点儿力气。李四呢,看着王五长得个子小,认为他肯定使不上劲,自己再使劲拉也白搭,所以他也不使劲。王五别看个子小,可是个实在人,只有他在使劲地拉。可一个人力气毕竟太小,结果,表面上每个人都在使劲,可大石头就是纹丝不动。要想把“胃”这块大石头给拖起来,就必须先把跟胃有关的这几位“仁兄”——脾、肝、肾的关系处理好,否则就只能在胃底下搭个台子给托着了。

(八五)
---------------
2.身心合治,胃得归位
要想根治胃下垂,首先又首先的要求就是放弃不必要的焦虑,把心放宽。这条要是做不到,那治了也是白治,治好了也得复发。怎么治“心不宽”这个病呢?我给先开服药,把它吃饱了,再说其他。
处方:《庄子》心得,一本
生产者:于丹
销售地:书店、网络
用法用量:边读边体会,遍数多多益善,读不懂再读。
疗程:如果你能写出三千字以上的“服药”心得,这服药你就算吃够疗程了。
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彻悟人生,天天快乐的表现,请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等到把这病根给解决了,下面就是解决症状的方法了。
第一步:仰卧在床上,两臂放在身体侧面,全身放松。缓慢地用口吸气,同时向上缓慢抬起双臂,举过头顶,最好能将两臂贴近耳朵,并能贴到床上。然后呼气,双臂再慢慢举起,回到身体两侧。如此反复做20次。注意,动作要跟呼吸相配合,抬起的速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原则上越慢越好。
第二步:如果有人帮助,可以趴在床上,点按背部正中线两侧的脾俞、胃俞、肝俞、三焦俞和肾俞。从上到下,每穴点按20次。做完背部,也同样要做下面所说的腹部按摩。
如果没有人帮忙,那就仍然仰卧,双掌紧贴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自右下腹经过上腹转向左侧,连续揉摩腹部30遍。然后两臂在心口前交叉,两掌贴于两胁部,快速地前后摩擦两胁,使皮肤有热感为好。每日1次,睡前使用。
(八六)
---------------
3.爱胃当如爱脸
顺便说几句善待“胃”的话。记得自从大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以川菜为代表的,湘、鄂、渝菜迅速在祖国大地火爆。很多人嗜麻辣成性,将川渝火锅当成家常便饭,每次都要吃得大汗淋漓,才大呼过瘾。
我碰到最离谱的是在门诊上治过的一位年轻女士,也是一脸的青春痘,颜色暗红。那天,我给她行针的时候,手上就有一种被热气熏蒸的感觉;手一离开针,这种感觉立刻就消失了。我很迷惑地问她,最近有没有吃什么热性的东西。她说最近一周,她一连吃了四天的麻辣火锅。听罢,我茅塞顿开,原来“内火”绝对不只是个中医学的概念,而是你能切身体会到的东西。这次我可真是开了眼了。
要知道,川、湘、鄂地区吃麻辣是与当地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花椒、辣椒都有散寒除湿的作用。如果不考虑外部环境,只是把麻辣当成是一种味觉上的刺激,还不断升级来满足这种刺激,那么过量进食麻辣最先伤害的就是胃。尤其是处于发育进程中的青少年,先是大口大口地吃麻辣,然后再大口大口地喝冰可乐、吃冰激凌。感觉是够爽的,可有没有想过和自己的胃换一下位置?若是先把你用开水烫一遍,再扔到冰水池里泡一泡,你能受得了吗?那一脸的痘痘不开锅才怪呢!

(八七)
---------------
五、一法通治消化病
前面说到“神道”穴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痛都有快速的止痛作用,但也仅仅是止痛而已。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泻、结肠炎,绝对不是止住痛就算完事的。有这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朋友,可以用一种方法、两个穴来解决,也不复杂,惟一的要求就是坚持。
第一个穴叫做“中脘”。脘是“胃”的意思,中脘就是指胃的中部,位置是在脐上四寸,是治疗各种消化疾病的最常用穴位之一。
第二个穴就是尽人皆知,声名远播,如雷贯耳,其效如神的“足三里”,它的位置是在外膝眼的下方三寸,左右各一穴。
治疗方法有两种:按压法和温灸法。
按压法的操作要领是:取平卧的姿势,左手用拇指点按住中脘穴,右手握住左手的手背。这样两手相叠,可以增加按压的力量。做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当吸气腹部隆起的时候,两手要按在穴位上,保持垂直的位置不动,这样就相当于手指被动地按压了穴位;当呼气时,腹部回缩,两手则要随着腹部向下移动,以保持对穴位继续施压。再吸气时,手指要随腹部隆起向上稍稍抬起后停住,之后的操作与开始时一样。如此反复点按30次呼吸即可。
做完起身,坐在床上,双腿伸直并拢,准备按压足三里。做完这一节,肚子里就会叽里咕噜地响起来,说明人体中部的气已经通了,对于消化不良,吐酸烧心,腹胀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八八)
---------------
接下来按压足三里。
坐稳后握拳,两手拇指尖搭在食指上,用拇指中节的突起点压在左右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并固定。深吸一口气,呼气,身体向前趴,把身体的力量传导到在穴位上。吸气,身体回正。如此反复,点按30次。平时若有便秘,做完这一节,肠子的蠕动会明显加快,可能就会有排便的感觉了。温灸法与按压法类似,只不过是把拇指换成艾条而已,每穴温灸15分钟即可。
1.传奇的足三里灸法
在日本的《帝国文库》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经过海选以后,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的百姓,名叫满平,后面跟着的是他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其中满平242岁,满平的老妻子221岁,满平的儿子万吉196岁,万吉的妻子193岁,满平的孙子万藏151岁,万藏的妻子138岁。当大家询问他们的长寿秘诀时,满平笑着说:“唯有祖传三里灸耳”。三里灸,就是用艾炷温灸“足三里”。据记载,这是唐朝时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这段记载的真实性不太好确定,不排除为了“扬我国威”而含有夸大的成分,特别是万吉是在妻子42岁时才生的儿子万藏,稍微感觉有点儿异常。但也不能就说是胡编乱造。我倒宁可相信它是真的。
(八九)
---------------
理由之一是中医学的古文献当中就有灸足三里治病保健的记载,不论功效大小,至少不会是子虚乌有。理由之二是日本一直居于世界最长寿国家的前列,日本人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延寿方法。理由之三是日本人的“忍耐力”。这是全世界其他民族都比不了的。我就认识一个日本的小姑娘,一年四季穿短裙,大冬天也不例外,露着半截大腿,冻得哆哆嗦嗦,为的就是锻炼忍耐力。而满平所用的灸法恰恰是需要直接将艾炷放在皮肤上烧灼,并且一个月要坚持连灸八天,这其中所经历的皮肉之苦,天长日久,我估计也只有日本人能忍受得住。
也正是因为满平一家人能够长年忍受这种痛苦的保健方式,才换来了200多岁的长寿,这也符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基本法则。所以,对活到200岁有强烈愿望的朋友,可以考虑试一试。
2.漫谈直接灸
我曾亲身试验过直接灸法,烧灼的疼痛不是不可忍受,而是难以持续忍受。我的最高纪录是18壮,也就是用红豆大的艾炷连续在自己的皮肤上烧灼18次。也许是因为疼痛,也许是因为紧张,灸至第18壮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心慌了。从我的切身体验来看,满平的灸三里法最高壮数是11壮,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我跟很多人都讲过自己直接灸的体验,几乎百分之百的听众都半开玩笑地说我有自虐倾向。但我相信,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诸多直接灸的经验与神奇效果绝对不是闲极无聊,逗我们这些后辈们开心的。而且现代不少人的疑难杂症都是靠直接灸给治愈的。
(九十)
---------------
针灸名家彭静山在《针灸秘验》书中讲过一个病例。
1971年7月初,有一位孙姓女患胃痛,前来门诊针灸。当针中脘时,发现腹部有五处灸痕。便问病人,是否患过喘疾。病人感到惊讶与窘态。随后叙述经过:五年前曾患哮喘,病有十余年,经常发作,不能平卧,行动十分困难,屡治无效,后来经贵院王姓中医师,为之灸治,在腹部灼艾几处,七天后,起泡化脓,为此与之纠纷,一气之下停治。事过两月余,喘病渐渐痊愈,至今一直未见发作。自愧无知,贸然失礼。曾来多次前来准备赔礼道歉,而王医师已调走了。事后,彭老曾找到王俊生医师核对此事,果真。
彭老所说的五炷灸,就是以中脘穴为中点,上、下、左、右各开1寸,共取五穴进行的直接灸。
其他诸如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西医认为不可能治愈的疾病,用直接灸法,花费不过几块钱就能将病根儿彻底拔除,这不能不说是中医学的一个奇迹。从现实来看,绝大部分人对于直接灸还是采取拒绝、排斥、恐惧的态度,这是很正常的,我也不指望直接灸能像瑜伽那样迅速在民间流行。我只是想给大家提供一条信息:当你试过了所有的治疗方法,全都失败的时候,直接灸或许可以成为你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九一)
---------------
六、重振男人雄风
阳痿、遗精、早泄是不少男士的难言之隐。现在不少药品、保健品的生产企业就抓住了男人的这个心理弱点,用各种各样的产品来“忽悠”大家。而有这方面问题的男士,也大都是有病乱投医,只要有产品宣传能解决,不管多贵,一定要买来试试,可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男士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才会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1.阳痿不是阳气萎缩
有人把“阳痿”简单地看做是肾阳不足,更有人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以为补肾壮阳才能彰显男人本色,于是就买些鹿茸、人参类的保健品来补,甚至有人直接就把“伟哥”当成必用品。要知道,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有心理因素引起的,有疾病引起的(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关节炎),还有生活习惯引起的(如吸烟、嗜酒)。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原因就乱吃东西,一则如果效果不好,更加打击原本就已经很紧张、很脆弱的心理;二则有可能损伤身体,使已经处于亚健康的身体再雪上加霜。
性冲动是自然而生的,也应该自然而去。有人把性生活的次数多,看成是男人“行”的标志。殊不知,性生活的次数,因人而异,差别极大。近年来,中国的男士受到西方性开放思想的影响,对性生活的节制重视不够,这一点是极其错误的。中医古籍上记载了很多因为性生活过度而导致疾病、夭折的病例。虽说“食色,性也”,但凡事都有个度,禁欲不对,纵欲同样不对。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了根据年龄控制性生活频率的原则,可供参考。
(九二)
---------------
20岁以上,4天一次;30岁以上,8天一次;40岁以上,16天一次;50岁以上,20天一次;60岁以上,尽量不要泄精,如果身体确实不错,可以1个月一次。
只要是调整好心理状态、戒除不良习惯,再适当地配合一点简单的保健方法,比如用掌熨神阙的方法,就可以使性生活更顺利,更和谐。具体操作如下。
平卧床上,搓热双手,左手掌心按在神阙穴(肚脐)上,右手掌心按在左手背上。宁心静气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左手掌心,做平稳而缓慢地呼吸,体会掌心的热量向肚脐中传导的感觉。每日1次,每次做100个呼吸,做得到位时,肚子里和全身都能感觉到发热。坚持练习,可以达到与用艾炷温神阙相同的作用。
其实,大部分的人阳痿,不是阳气虚,而是阳气不通。工作生活压力大,本来已经很疲惫了,再加上平时很少做运动,临阵时又怕这怕那,气在体内都已经很“纠结”了,怎么可能随心所欲呢?
2.练练少林童子功
有些年轻人手yin过度,导致精气不足,频繁地遗精、滑精。等到了婚后性生活的时候,又出现早泄的情况,这与之前手yin追求快速射精有密切的关系。治疗的根本即在于收心与调气。
收心需要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温和而适当地制止手yin,鼓励他多做户外运动,消除对手yin快感的依赖。
(九三)
---------------
如果出现了频繁地遗精,用五倍子研成细末,醋调后做成药饼贴在神阙上,胶布固定,可以起到固精止泄的作用。此外,还要对青春期的性冲动进行正确的疏导,不可强行压制或训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此外,练习“少林童子功”也可以起到固精止泄的作用,还能强身健体。这个“童子功”可不是什么绝世武功,更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能练。实际上,男女老幼都可以练习。
右侧卧在床上,膝盖弯曲,身形如弯弓。闭目,闭口,用食指堵住耳朵,力量要适中,不要塞得耳朵疼,也不要堵不住漏气。用鼻子慢慢吸气,再慢慢地呼气。呼气时意想气从胸中直达脚底的涌泉穴,吸气时不加任何意念。如此反复,做20次呼吸即可。每天在起床前、临睡前练习,非常随意。坚持天天做,你就会发现精力和体力会逐渐增强,头脑清醒,不易疲劳。这就是呼吸调气的神奇作用。
此外,治疗早泄还需要夫妻之间密切地配合,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和心理调节就可以解决了。如果男士实在难以启齿,也可以用“童子功”,外加蜂白膏贴脐(露蜂房、白芷各10克,研细末,醋调成药饼),必然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九四)
---------------
七、妇科百病,不求专家
妇科病有四大类:经、带、胎、产,也就是月经、白带、妊娠、分娩与产后,其实就是生殖系统的各种病症,中医将生殖系统统称为“胞宫”。“胞宫”的功能与肝、脾、肾三个脏器、还有任脉、督脉、冲脉三条经脉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治疗妇科病的只需从三脏、三脉下手就可以了。
1.认识两位超级主角
聪明人做事会找事半功倍的办法,治病也是一样,除非医生是为了多挣钱而给病人开很多不必要的处方。反过来,病人也不要因为医生给开的药少,用的穴少就觉得自己花的钱不值。毕竟你来找医生的目的是把病治好,而不是到菜市场买土豆,看谁一块钱能买得更多。
书归正转。如果我们在肝、脾、肾三个脏器所属的经脉上找一个穴,再在任脉、督脉、冲脉三条奇经上找一个穴,那就是六个穴位,的确有些麻烦。再简化一下,只需要记住两个穴位就足够了,常见的妇科病也就基本上能解决了。那么这两个穴,能赶得上六个穴的作用吗?
这个不用担心,因为这两个穴都是交会穴。所谓的交会穴,就是多条经脉共同通过的地方,就像北京站是京沪、京九、京广等多条铁路的必经站,从北京可以直达东南西北,绝对是“一站式服务”。
第一个穴位叫“三阴交”,前面治皮肤瘙痒时我们已经用过了,不是新朋友。再复习一下,它是在小腿内侧,胫骨后侧缘,内踝尖上3寸的凹陷中。看“三阴交”这名字,你就能知道它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也就是肝、脾、肾三条经。其实它也是冲脉经过的地方,所以才能治疗“胞宫”的疾病。这是我在《内经》里发现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九五)
---------------
第二个穴位叫“关元”,位置是在前正中线,肚脐下,也是3寸。顾名思义,这个穴位里面藏着的是人体的元气,你现在能明白它的重要性了吧?最关键的是,关元还是足三阴经、任脉在腹部的交会穴,自然也就成为我们的不二之选。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对“黄金搭档”能治哪些妇科病。
2.敢与止痛片PK
痛经,这是不少女士每个月最头痛的一件事,止痛片跟雀巢咖啡一样,天天都在身边。不过,现在有了这两个穴,美眉们以后就可以跟止痛片说886。三阴交在月经前后可以调节胞宫的气血,预防痛经发生;痛经发作时又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一次我坐火车去济南,听到广播员说,请火车上的大夫到12号卧铺车厢,但没有说是什么问题。我赶到12号车厢时,就看到一个女孩子蜷缩在下铺,面色铁青,表情痛苦。旁边已经来一位女士,是名西医大夫,告诉我是痛经。女大夫随身带着止痛片,想让女孩儿吃,可女孩儿疼得直不起身来,根本没法吃药。
我征得了女孩儿的同意,同时点按两侧的三阴交穴。女孩说穴位按得挺疼,我没理会,继续按了大约3分钟,女孩紧锁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了,说疼得已经轻多了,能半躺在床上了。这时,女大夫喂女孩儿吃下止痛片,并嘱咐她以后要把止痛片常带在身边。我听了这话暗暗地有点儿生气。这哪是大夫应该说的话,西医治不了痛经,老实承认,找中医看就是了,怎么能让病人把止痛片当家常便饭呢?真想与她争辩一番。可转念一想,中国知识分子的劣根之一就是“文人相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何必强求一律?争来争去,可能被人耻笑。再者,女人与女人之间更容易沟通一些,我一大老爷们儿说的话人家也未必听得进去。看到女孩儿基本上没问题,我便离开了。
(九六)
---------------
青年女性的痛经多与胞宫气血不和有关,除了用三阴交以外,还要用关元来补益元气,特别是对有寒湿瘀血的,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阴交穴可以用按揉的方法,每次10分钟即可。关元穴我还是建议用温灸法,时间15分钟。或者用指压呼吸法。具体操作在前面介绍中脘穴按压时已经讲过,不再重复,做20次呼吸即可。三阴交与关元配合,对于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3.请来外援,功能更多
白带异常,量多味重也是女士们头痛的另一个问题。用关元、三阴交也可以治疗。不过,“术业有专攻”,他们调理胞宫气血不和是高手,可在白带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更专长的穴位,叫做“隐白”,是在足大指指甲内侧角的下方。
隐白,就是让白带隐藏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治疗白带病。古人给穴位起名字都是有理有据的,里面大有学问。像翳风、风门、风市,擅长治疗风证;睛明、目窗、瞳子 ,擅长治眼病;神门、魂门、魄户,擅长治精神病;建里、胃仓、中脘,擅长治疗消化病。很多穴位都可以看看名字就能知道它可以治疗什么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研究一下。隐白穴除了能隐白,它还能“隐红”。红就是血、经血,隐红就是说它能治疗月经过多。
我老师的老师曾给我的老师讲过,我的老师又给我们讲过一件事。当年师祖当赤脚医生的时候,有人三更半夜地去叫他救命。说是有个妇女半夜来月经,出血很多,怎么都止不住,十万火急。等我师祖赶到的时候,大半个床上已经被血给染红了,病人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

(九七)
---------------
当时条件极其有限,根本没有什么止血敏可以给病人注射。好在我师祖有经验,让人把病人的双脚并拢,大拇指并在一起,他用艾炷直接灸隐白穴。灸一会儿,出血就明显减少了,灸完10壮,血就完全止住了。然后,师祖又灸关元,帮助恢复过度损耗的气血。
月经过多中医称之为“崩”,就是形容出血量之大,如同堤坝崩溃,洪水肆虐的样子。还有一种情况叫做“漏”,就是经期时间特别长,总也不干净。总之,凡是血出不止的应急,包括鼻出血、大小便出血、上环出血等,都可以用隐白来止血,温灸最神奇;实在不愿温灸,可用手指掐按隐白穴,效果比温灸差一些,但这种方法很方便,简单易行。
4.学二赠一
妇科病的经、带,我们都讲过了,产后的问题一般有孩子的奶奶、姥姥来把关,估计我也插不上什么话,毕竟人家是过来人。可有一样,老婆婆们可能也没有好办法,那就是产后小便难。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剖宫产之后,医院里的常规处理方式是插尿管,但这只是应急的方法,还要花不少的钱。那就不如用我们的“黄金搭档”了。
三阴交的按揉法很简单,不多说了。主要说一下关元穴的按摩法。让产妇仰卧躺好,腰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部凸起。让产妇做平稳缓慢的呼吸,吸足气,屏住呼吸。操作者趁机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关元穴,力量由轻到重一按一松。拇指从关元起,边按边向下移动,按到耻骨时再返回来,如此往复,每次按摩时间约15~30分钟即可,按摩完1~2小时,产妇就能排尿了。
提醒一下,现在的妇产医院都是纯西医,妇产科的医生也许会排斥这些中医的方法,所以如果要用这个方法,最好先和医生打个招呼。

(九八)
---------------
《穴道养生》其它章节目录
一、重塑中风患者的未来
二、肝能解毒,也要为肝解毒
三、让小溪尽情地流
四、糖尿病的早诊早治要诀
五、腰突症的简易足疗
六、涌泉一穴可多用
七、用“心”抗癌
八、保健就是保气
九、做女人“挺”好
十、呼吸之间止疼痛
十一、腿冷腿疼,练蛤蟆功
十二、不花钱的痔疮膏
十三、天天可以吃的仙丹
十四、最简单的全能保健法
十五、健康不是为了长命百岁
十六、帮着宝宝练倒立
十七、宝贝宝贝,向前进!
十八、宝宝问题,用鸡蛋解决
十九、夜哭郎,嘘……
二十、宝宝健康,就这么简单!


路过

雷人
2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笑笑 2012-3-7 17:08
这个放松对我有关系,在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提示: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及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 京ICP备11014792号-3

GMT+8, 2024-4-28 16:25 , Processed in 0.0789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Meng Tong-Fe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