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ITP病人常见问题
查看: 2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科普血液病输血的常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16 21:1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0: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甘肃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王郡瑶 于 2016-4-25 21:52 编辑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即通过静脉血管把血液输进患者的体内,用以挽救患者生命。
    输血方式的选择
        输血方式分为“输全血”和“成分输血”。
    >>>输全血,主要用于补给血量,维持血容量,提高血压以防止出血性休克。例如,急性大失血造成失血过多时,应采用输全血的方式。
    >>>成分输血,针对性地输入所需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可有效避免输全血时既达不到治疗目的又带来副作用的缺陷。
    例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很难通过输全血达到提高血小板数量的目的,如果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加重心脏的负担。正常全血中,血小板为10—30万个每立方毫米。对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至少需输入3000ML全血,才能使血小板提高到止血所需水平。而成分输血可使这3000ML全血中的血小板浓缩到300—350ML血小板浓缩液中,就能达到止血效果。另外,这3000ML全血中的其他成分,可用于别的病人。
        所以,输血治疗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
    血液病患,哪些情况要输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10×10^9/L,伴有活动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需要手术,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
    该类病患,可选择输注血小板。注意:若患者体内存在自身血小板抗体,则应进行血小板配合试验,选择适合的血小板输注。
    再生障碍性贫血:
    ◆Hb<60g/L,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症状;
    ◆Hb<60g/L,安静时也有贫血症状;
    ◆血小板减少伴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倾向或有出血指征时,应考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或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白血病:
    ◆Hb<60g/L,伴明显贫血症状;
    ◆Hb>70g/L,需强烈化疗时,可根据需要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10×10^9/L,或化疗时血小板计数<20×10^9/L,观察血小板计数<5×10^9/L,可考虑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也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理论上可输注浓缩粒细胞。
    输血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输血后15分钟至1小时以内出现发热。
    过敏反应:皮肤红斑、瘙痒的荨麻疹、发热、关节疼;重症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过敏性休克。
    溶血反应:轻症者发热、血红蛋白尿、一过性轻度黄疸;重症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休克并可能发生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大量快速输血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心脏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低钙血症、高钾血症、酸碱失衡、体温过低。
    输血的风险
    ◆输血可能传播疾病,即使认为“合格”的血液,往往因检测技术的局限和某些疾病处在“窗口期”而漏网,隐藏着传播疾病的风险,例如,乙肝、丙肝、丁肝、梅毒、疟疾、艾滋病、弓形虫病、锥形虫、巴贝虫病等;
    ◆反复多次输血,可使病人体内产生不规则抗体,容易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出现血制品输注无效。反复输血,造成铁负荷过载,引起血色病,导致多脏器损害。
        综上所述,血液病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必需输血时,则应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提示: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及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 京ICP备11014792号-3

    GMT+8, 2024-4-25 03:01 , Processed in 0.10309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Meng Tong-F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