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ITP病人常见问题
查看: 18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正确认识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值的意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16 21:1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6:3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甘肃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尘缘 于 2015-8-21 16:33 编辑

    关于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必须牢记的要点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值(包括绝对值和相对百分数)反映的是炎症指标,换言之,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均可以引起上述参数的变化。


      ●对儿科发热的患儿,白细胞和分类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为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指标。即细菌性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升高。但是在复杂性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疾病(如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肠病等)和重症感染又伴有全身炎性反应(如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时,上述数值的判断必须慎重,因为它既受感染性炎症影响,又受非感染性炎症的影响。


      ●病毒感染时通常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但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作为血常规3项重要信息之一(其他2项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是血液病和骨髓功能重要指标。如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等。


    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常见认识误区


      误区1 以成人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正常值来判断小儿的化验值。


      解析 小儿各年龄段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见表1)及分类有很大的不同。白细胞主要分粒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的分类中以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比较突出:生后4~6 d至4~6岁期间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约占60%为主;中性粒细胞约为30%。而在出生后4~6 d前和4~6岁后直至成人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优势,约占65%。


      白细胞值正常范围在国内外不同教科书中有所不同,但各年龄组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目前各医院包括儿童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


      误区2 把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值增高作为感染性疾病未愈的指标、作为继续应用抗生素的证据,并因为化验白细胞高而不敢停用抗生素。


      解析 事实上对只咳嗽不发热,没有明显感染病灶的儿童,轻度的白细胞增加没有太大意义,更不能区分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因为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如精神紧张、哭闹、运动或活动、预防接种、疼痛刺激等等。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药、食物等也可使白细胞值改变。有人观察到:在12~24 h内,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由(15.0~20.0)×109/L下降至10.0×109/L(即从每立方毫米1.5万~2万降到1万以下)。


      误区3 过度解读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如机械、简单地用来判断感染病原体、抗生素选择的指标。


      解析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在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资料基础上,对病因、发病机制分析后进行针对病因或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而当前存在着单纯以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作为病因、病机诊断分析,甚至作为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抗感染和抗炎治疗)的证据,而忽视病人整体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的现象。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15 16:32
  • 签到天数: 68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2017-12-20 19:49: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图爸你好,谢谢指导。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提示: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及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 京ICP备11014792号-3

    GMT+8, 2024-4-29 16:53 , Processed in 0.12938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Meng Tong-F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