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ITP病人常见问题招贤纳士 ITP家园网店爱心义卖我要捐款警惕药托-黑名单
查看: 10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励志小语] 最好的人生,能讲究,也能将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9 04:16
  • 签到天数: 260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16: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青岛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苏轼:最好的人生,能讲究,也能将就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因为风雨人生路,每一步都算数!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讲究。
    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能将就。

    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一赞三叹。

    从学士到农夫

    在仁宗嘉祐二年,苏轼考中进士,在参加考试的三百八十多人里名列前茅,很多人穷尽一生,也未必能进士及第,可那年,苏轼才只有二十岁。

    欧阳修对他的文章赞赏不已,但是因为误认为是好友曾巩所写,为了避免闲话,把他列在了第二名。

    考中之后,考生要修书一封,感谢恩师,苏轼也不例外,欧阳修读完苏轼的信后,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他甚至还对自己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之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欧阳修的推崇,让苏轼很快就名动京城,他一下变得炙手可热,人们争相传诵他的文章,私下里人们找他题字,宴会上歌女找他填词,人们以为东坡手里会一直握着笔,写他的锦绣文章,谁料想,不久之后,笔被搁下,他被迫抬起犁头,从学士变成了农夫。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在一篇谢表中对新法多有不满,因此被新党构陷,寻章摘句,竟然被罗织成欺君罔上的死罪。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声援,苏轼才侥幸逃得一死,被贬黄州。

    苏东坡带着一家老小在黄州落脚,黄州是一个穷苦的小镇子,过去优渥的生活自此绝缘,从云入泥,心理落差之大,外人着实无法想象。

    因为生活拮据,他不得不开垦荒地,自己种粮食吃,建筑房屋、自己打井、移栽树苗,筑造水坝,俨然老农一般。

    这是苏轼这一生第一次下地务农,他顶着太阳耕田、插秧、灌溉,以前手里拿着精致的毛笔,书写的是众人称颂的文章,如今却是扶着沉重的牛犁,在山野中耕田。
    他写道: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但是,他却并没有被生活打倒。他很快接受了现实,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农夫。

    看到地上冒出麦苗,他会欢喜的像个孩子,看到稻穗饱满,他会得意满足。

    东坡田里耕作,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当年避世隐居的陶渊明,他甚至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编成一首歌,然后教给一起耕作的农人来唱,他自己拿着小棍,在牛角上打着拍子,和大家一起唱,一时间,山野之中到处是欢声笑语。

    其实,人之最大的不自由,是心灵的不自由。

    如果心灵没有达到自由的境界,身到何处,也是不自由。

    可怕的是看不透生活,可悲的是在失败中不能自拔。

    而一个智者,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从羊肉到猪肉

    宋代宫廷规定:“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

    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宰羊280只,到宋神宗时虽引进猪肉消费,但一年仍要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不及羊肉的零头。

    至于一般的士庶贫寒,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宴请贵客的时候,才能咬咬牙买来尝尝鲜。

    猪肉因为寄生虫和味道的原因,不受大家的喜欢,只有下层劳苦人们才会买来吃。

    苏轼在京城时,无论是皇家的赏赐,还是宾客宴请,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

    在黄州,因为甚是贫穷,苏轼根本买不起羊肉,没办法,他只能选择吃猪肉。

    他说: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因为当时猪肉并不好吃,所以苏轼煞费苦心,开发了新的做法,他饶有兴趣的写下《猪肉颂》: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如今,东坡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而东坡那份乐观的精神,也鼓舞着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个人。

    做事讲究的是“事来心应”“事去心止”。

    “事来”,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应从容应对。

    “事去”,只要事情做过了,不论好坏都已过去,不管高兴或悲伤都已无益,就应做到“心止”。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境,我们的人生,就是自由自在的了。

    最好的砚台,最坏的书房

    苏轼诗词绘画无一不精,在艺术上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正因如此,他自己对砚台十分讲究,他一生收集了很多名贵的砚台,比如,苏轼曾经用的一方端砚,呈瓦形状,色如猪肝,中有冰纹,敲击有铿锵之声,犹如石磬,正上方雕着一个独角兽,面如狮,下巴有须,五爪登云,二目观日,可谓精美绝伦,并且还有藏宝篆书小印,可谓价值连城。

    曾经的苏轼,写诗作文一定要匹配最好的砚台,他在这方面的讲究也是当时大部分文人不能比的。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以62岁高龄被放逐到海南岛,海南地处蛮荒,文教不兴,在历史上从未有人科举及第,于是苏东坡身体力行,办教育、开学堂。很多人听说苏东坡在海南授课,不远千里追到海南,跟随苏轼学习。

    而当时,苏轼的砚台大多都已经遗失,他甚至连一个像样的书房也没有,很多书都只能靠他自己手抄,当地又闷又热,他经常汗流浃背地抄书,一抄就是大半天,汗水浸透衣裳,他也毫不在乎。

    他能用最好的砚台,却也能用最坏的书房。

    在他离开海南不久,海南的姜唐佐就举乡贡,苏轼兴奋地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对于一个蛮荒之地,完成了科举的零突破,确实称得上是“破天荒”了,时至今日,海南依然留存着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帽甚至还有东坡话。海南人一直把苏东坡当成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

    这就是苏轼!他可以是挥毫泼墨名动京城的苏学士,也可以是早起晚归,扶犁耕田的东坡居士。能在京城享受羊肉,也能在黄州做他的猪肉。他能对砚台精益求精,却也能在简陋的书房完成对海南的文化开拓。

    他能享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担命运的打击,无论好的坏的,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风景。这大概就是苏轼的魅力吧。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最好的人生,就是能讲究,也能将就。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因为风雨人生路,每一步都算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提示: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及免责声明|小黑屋|联系我们|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 京ICP备11014792号-3

    GMT+8, 2024-4-26 19:51 , Processed in 0.0961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Meng Tong-F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