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标题: 梅恒/胡豫教授团队与刘峻岭教授团队合作开发GPIbα-CAAR-T,为难治复发ITP提供全新... [打印本页]

作者: 孟桐妃    时间: 2023-12-13 19:08
标题: 梅恒/胡豫教授团队与刘峻岭教授团队合作开发GPIbα-CAAR-T,为难治复发ITP提供全新...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梅恒/胡豫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刘峻岭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针对ITP的世界首个嵌合自身抗体受体T细胞(CAAR-T)疗法入选2023 ASH口头汇报。在血液学领域Top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学术强音!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以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新药不断涌现,但仍有部分患者反应欠佳,甚至发展为难治性ITP,死亡率高达16%,生活质量低于癌症患者。

机体免疫失衡导致自身反应性产生大量针对血小板的抗体是ITP的关键发病环节,而针对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GP)Ibα的自身抗体的存在被认为与难治复发ITP高度相关,因此精准清除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其自身抗体是突破ITP治疗瓶颈的关键。

以上述临床问题为导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梅恒/胡豫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刘峻岭教授团队合作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的基础上,开发了针对ITP的世界首个嵌合自身抗体受体T细胞(chimeric autoantibody receptor T cells,CAAR-T)疗法,以期彻底及精准清除致病性B细胞。

该项研究入选2023 ASH口头报告
●摘要号:278

●原标题:Gpibα Caar-T Cells Induce Autoreactive B Cells Elimination to Treat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中文标题:Gpibα Caar-T细胞诱导自身反应性B细胞消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简介
CAAR-T技术与传统CAR不同,CAAR胞外受体区由自身抗体识别的靶抗原组成,所以CAAR-T细胞能够识别表达自身抗体(即BCR)的反应性B细胞,并实现精准杀伤。
团队将难治复发ITP高度相关的GPIbα分子作为靶头整合进二代CAR结构中,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GPIbα-CAAR-T细胞用于ITP个体化治疗转化研究。
研究人员证明了CAAR构象表位与人血小板表面GPIbα分子一致,筛选构建了针对GPIbα的杂交瘤细胞系作为工具细胞用于后续CAAR-T杀伤功能验证。
在体外杀伤中,GPIbα-CAAR-T细胞显示出了剂量依赖的针对anti-GPIbα的杂交瘤细胞的强大杀伤能力。
同时在杂交瘤小鼠模型中,GPIbα-CAAR-T细胞成功清除了anti-GPIbα杂交瘤细胞,并且有效降低了小鼠体内的自身抗体滴度,同时未表现出明显的脱靶毒性。
为了探索此方案的临床转化潜能,研究者首先验证了ITP患者体内天然anti-GPIbα抗体与GPIbα-CAAR结合能力,接着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证明了GPIbα-CAAR-T细胞对ITP患者B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实现了CAAR-T治疗ITP的概念验证。
[color=rgba(0, 0, 0, 0.9)]ITP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生活质量差,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使得ITP的治疗困难重重,而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技术被应用到ITP的治疗中。

本项研究国际上率先采用CAAR-T治疗ITP,具有很高的创新意义和临床转化价值,也为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重要借鉴,期待该项研究尽早造福于广大ITP患者。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团队博士生周婕,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徐艳艳研究员为该项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项目支持。
撰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团队

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欢迎光临 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http://www.itphom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